往常在平靜之海,與其說是航海,其實更像是在平靜的內湖中練習操作船只,偶爾碰上一些風雨天氣,波浪也不是很大。
這樣平靜的海況,伊森可以更大的追求船只的敏捷性和速度,沒必要考慮穩定性,如果不是那個時候他的駕駛技術不夠強,他會給自己的船選擇更極端的船帆配置。
而如果架勢著那種配置的船來到此時的環境中,除了船毀人亡沒有第二種可能!
也許正是這種大環境,讓很多冒險者根本不了解風暴之海的兇險,甚至妄圖駕駛著原本使用的小船來沖擊這么狂暴的海域,也難怪沒有多少人能夠成功。
伊森有著前世的記憶和知識,對于風暴海域的兇險有一些了解,所以他會做出足夠的準備工作,才會駕駛著這艘新船來到這里,事實也證明他的選擇非常正確。
數千噸排水量的大船能夠保證不會被隨便一個波浪就給掀飛出去,滿倉的壓倉物資以及穩定裝置可以保證曙光女神號的穩定性,伊森只要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,不將船開進一些比較兇險的區域里,那么他完全可以順利通過這片海域。
“一分錢一分貨。”
在暴風雨中航行了一個小時,伊森一直盯著曙光女神號的全息投影,船只某處出現損毀的話,全息圖會第一時間給出反饋,讓他及時了解自己船只的狀況。
結果在狂風暴雨中不停攀爬波濤,曙光女神號居然沒有出現一點損傷,依舊滿血滿狀態的向前航行。
“看來在有余錢的情況下,還是要繼續升級船只。”
航行了一個多小時,伊森已經漸漸適應了洶涌的波濤海浪,完美的操縱著曙光女神號從一個浪頭上開到另一個浪頭上。
他發現這樣除了能夠保證船只順暢的前行之外,也可以避免開進低處被旁邊的海浪拍打造成船身受損,甚至被一個大浪直接砸在甲板上,那有一定可能將船拍進海面下,倒霉點可能就再也上不來了。
一開始不適應這個環境的時候,伊森就犯過這個錯誤,幸虧新船足夠堅固,那個浪頭也不算很大,只是有驚無險。
那之后,伊森就開始避開比較低的路線,盡量在高峰上航行,這樣還能借著浪頭的力量讓船只更快的向前。
借著這種環境,伊森的航海技術也在飛快的進步,應對起暴風雨的海況也越來越得心應手,甚至在兩個小時后,他已經無法感覺到之前那種巨大的威脅感,更加從容的站在舵輪旁邊,做出預判讓船只的航行路線更加的流暢和迅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