鵬城,開發區人民醫院。
介入科主任辦公室,穆濤和吳海石吳老目不轉睛的看著直播間的手術。
自從這個直播號在杏林園直播介入手術開始,穆濤就給老師申請了一個號,直接連通杏林園。
鵬城的條件特別好,對普通醫生來講是這樣,對吳老這種全國知名的專家、學者、教授而言,條件只會更好。
得知直播開始后,穆濤就來到主任辦公室,和吳老一起觀看手術直播。
吳老的雙手扣在一起,右手中指輕輕敲打著左手手背,一邊看一邊沉思。
穆濤則坐在吳老身子側后方,滿眼的疑惑。
術者很厲害,這一點穆濤早就知道。
但他判斷,術者的水平比自己現在水準高那么一點點,或許在伯仲之間也說不定。
可是今天的手術,卻帶給他強烈的不適感。
前期步驟,很簡單,唯一的看點是這次術者沒有做動脈穿刺,這證明術者和助手之間的配合已經漸漸默契。
可是自從影像打開,穆濤就開始恍惚起來。
術者的微導絲不走尋常路,沒有從主動脈進入肝動脈,而是竟然直接超選胃短動脈!
他沒有輕易判斷術者的不謹慎,因為肝癌組織很多血管重建都是由胃短動脈提供供血的。
果然,當微導絲繼續深入,開始向右側走的時候,穆濤便確定腫瘤的供養血管一定是胃短動脈!
不用造影,他就能判斷。
可是術者是通過什么檢查才知道這一點的呢?難道是64排CT三維重建?還是其他的手段?
因為吳老沉默、專注的看著手術視頻,所以穆濤沒有傻乎乎的提問,而是反復思考著可能性。
他想到的點有很多,比如說術者的手感、手術直覺、術前檢查、術中造影等等。
但一一被他否定,都不可能!
這是現實世界,又不是玄幻小說,怎么可能有人未卜先知?
直播手術中開始造影,果然就像是穆濤想象的那樣,整個腫瘤組織都被“點亮”。
也就是說,這名患者的腫瘤供養血管,是經過胃短動脈供養,而不是肝動脈的分支。
會出現這種情況,必然是多次手術之后,肝動脈分支已經堵塞,其他血管供養的肝癌晚期的患者。
但是……他是怎么判定胃短動脈,而不是膈動脈、脊髓動脈甚至